校企合作

      2007914,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和中南大学及张学庄教授就高精度自动陀螺全站仪开发、研制和生产等合作项目,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

    高精度自动陀螺经纬仪(全站仪)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测量仪器,国际上只有美、俄、德等国生产。中南大学研制高精度自动陀螺经纬仪的成功,对打破国际上的技术封锁,发展我国高精度自动陀螺经纬仪及其相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仪器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张学庄,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陀螺仪技术的专家和泰斗。2009精度优于±5的自动陀螺定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教授长期从事光电子测量仪器与系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共培养硕士23人、博士生和国内访问学者7人;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多篇,著作2本,获专利两项,省部级奖5项。

    2010年3月2日,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与宁津生院士科研团队就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加快攻克测绘仪器核心基础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联合进行“企业院士工作站”平台建设,签订了合作协议。

    宁津生教授,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学专家,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从50年代至70年代,他主要研究我国天文重力水准的理论、方法和精度,其研究部分成果被收入修订后的我国《天文重力水准测量细则》,作为我国重力测量实际作业的依据和标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利用最小二乘配置确定相对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其成果为确定我国大地原点的地心坐标及椭球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80年代中后期,他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新技术项目和国家测绘科学基金项目180阶和36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建立了迄今为止我国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他目前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星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的研究”等,是当前大地测量领域新的、代表发展方向的研究课题。

  宁津生教授共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整体大地测量、大地测量学科发展战略等四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编著出版教材、专著6部,翻译出版外文文献6部,发表论文50余篇。

  宁津生教授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荷兰国际航天测量与地学学院(ITC)名誉教授,培养出了大量的博士和硕士。他的名字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辑出版的《澳大利亚及远东名人录》。

   2010年5月27日,为了发挥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技术、制造和市场优势和苏州科技学院学科、人才优势,推动企业的市场信息和经济与高校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的紧密结合,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与苏州科技学院就“江苏省现代测绘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苏州科技学院测绘仪器综合测试中心”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续签了校企合作协议书。 

2011年11月22日,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共建“光电信息联合实验室”协议的签字仪式在武汉大学举行,公司为武汉大学实验室提供各类仪器,运用于教学实验,学生能够更多了解掌握仪器知识,缩短毕业后进入业内的磨合期。

近年来,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成为中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大学光信息学院、苏州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进一步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